传闻德国已经发出2030年将停售内燃机车型的消息,先不论这个消息可不可靠,或者是否能够实现,内燃机车型一直被人们诟病能源利用率低,不环保。如果内燃机技术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没有大程度改善的话,可以预测,它的龙头地位将被新能源车型占领。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谁也没有办法改变,汽车也不例外。
或许以下的几项技术,能够大幅度缓解内燃机现状。
1.48V汽车电气系统

在理论电学中,高压能够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相比之下,单纯得提高电流难度偏高而且较不安全。48V代替12V,正如12V代替乏力的6V一样。48V电气系统更有利于现在的混动车型。混动系统、自动启停、日益繁多的电子装置,让12V渐显疲态。个人认为48V电气系统或许会成为汽车电气系统的主流。
2.越来越多的混动车型

在前面的文章里面,个人也有介绍混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混动并不是电动车和传统内燃机之间的过渡产物,它是一个优质品。大家都知道,混合动力最显著的优点就是比内燃机省油。低速工况下,电机的介入可以降低发动机在低速状态下的油耗。在这种混动车型中,自动启停装置大可省略不用。
3.智能闭缸系统

可能这个名词听起来很高端,但它在豪车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了,宾利添越史诗级豪华SUV。在添越的身上就有智能闭缸的技术。在不需要12缸同时工作的时候,系统会关闭6个气缸,可以减少尾气排放。至于省油,鄙人觉得添越的车主可以不需要考虑这些,当然它无疑是一个节能的好技术。智能闭缸技术并不完美,即使关闭一部分气缸,可它的自重并没有丝毫减少。
4.电动涡轮技术
电动涡轮技术头一次听说的时候,个人也是十分好奇,对于这项技术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它不像机械增压一样,要消耗发动机自身的动力。也不像废气涡轮增压那样,明显迟滞。可以保证动力输出的平顺性。
5.无凸轮轴技术

无凸轮轴技术中最具优势的个人觉得是:电子独立凸轮轴技术,它正是利用油液以及气动控制执行器实现“凸轮”的作用,而且由于脱离了凸轮轴整体设计的约束可以实现对单个气缸的控制,以便实现更佳的动力输出以及油耗表现。在观致产品中,有运用到这种无凸轮轴的技术,借用了科尼塞克的技术。对于无凸轮轴技术,执行元件是否能承受如此长时间高频率的动力以及高温烘烤,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6.可变压缩比
因为传统气缸的压缩比是固定不变的,由工作容积和剩余容积决定。实现可变压缩比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让工作容积和剩余容积随时间有所变化。这可以通过改变燃烧室的形状实现。可变压缩比发动机优势在于:可在低负荷区和高负荷区改变压缩比,大幅扩大能够以高热效率行驶的区域。
总结:对于这些技术,各大厂家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了。真正的在内燃机车型上普及这些技术,仍然需要一段时间,或许有些技术根本没法普及。然而在每一项伟大的汽车技术背后,肯定困难重重,困难越多,机会越多,挑战和机遇并存。随着制造工艺的提升,各国对燃油经济性的日益严苛,这些技术必然要在不久的将来被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