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中央媒体“走质量、进企业、看质量”的采访活动,在此采访参观活动中,一汽-大众展现出了在质量管控中追求完美的精神,并详细的介绍了一汽-大众质量保证体系。
品质起点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和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企业,是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企业。
经过二十五年的发展,一汽-大众在东北长春、西南成都和华南佛山建有三大基地,拥有轿车一厂、轿车二厂、轿车三厂、轿车四厂、发动机传动器厂、成都发动机厂以及冲压中心等七大专业生产厂。位于青岛的华东基地和位于天津的华北基地也正在建设中。在这二十五年中一汽-大众不断提高制造工艺,为了达到品质完美,一汽-大众还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
那么一汽-大众又是如何在追求品质完美呢?
在一汽-大众展示的质保宣传片中给出了答案,几组数字深刻的诠释着一汽-大众对完美的定义。100%在线检查、5000个焊点破坏试验、20000个测量点紧密测量、20个过程控制点在线监控、20000台设备周期定检、469万公里的道路测试等等。每组数字都透露着一汽-大众为达品质巅峰而付出的努力。
质量利剑-一汽-大众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完美
99.99%合格率还不够!我们要做到“零缺陷”
外协件合格率达到99.99%就可以吗?一汽-大众认为99.99%的合格率也是不能接受的。因为按照平均的情况计算,整车外协件整件大约有1200个,如果每个的合格率都是99.99%,那么装配后完全合格的比率只能达到93%左右,也就是说一百台车中,仍有7台会出现缺陷。因此,一汽-大众坚持“0缺陷战略”,确保所有外协件没有缺陷。
“0缺陷战略”带来不仅仅是对质量品质的要求,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对用户负责的态度。以质量品质带动发展,才是一汽-大众追求的良性发展。
精密严谨
一般部件公差不超过0.5毫米,精密部件以微米计算!
一般来说,一汽-大众能够接受零件的尺寸有不超过0.5毫米的公差,也就是说,零件尺寸最多可以比设计数值偏差0.5毫米,超过0.5毫米的误差即为不合格的产品。而对于在发动机等精密零部件,一汽-大众对尺寸的要求精确到微米,一般十几微米以上的误差已经属于不能接受的范围。
一汽-大众一直以严谨的态度把控着制造生产品质,以近乎苛刻的标准要求着制造工艺。这种严苛的标准,为一汽-大众带来的不仅仅是使用者的安心,更是一个良好的口碑。正是这种严苛的标准树立了一汽-大众在用户心中为品质标杆的形象。
挑战极限
千锤百炼!数十万公立路试,确保可靠品质
为确保车辆在各种气候条件、道路情况下,都具有可靠的性能和品质,一汽-大众会在国内各地的极端气候条件下进行路试。从黑河、满洲里等极寒地区,到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区,再到成都的城市工况,佛山、海南等热带地区,一汽-大众质保路试走遍了国内各个典型地区。
根据消费者使用过程中会遇到的不同情况,质保路试会进行十种典型工况的实验,包括:低速、拥堵的城市工况,上下班通勤的短途行驶,中等速度行驶的普通路面工况,高速公路,寒区、热带、高原、风沙等气候条件等等。通过这些实验,检验车辆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和耐久性。
近百万公里的质保路试不仅仅是一汽-大众对产品可以顺利上市的保障,更是对每一位选择一汽-大众产品的用户的一项承诺。承诺给用户带来的每一款产品都可以符合各种出行要求,即便在极端情况,也让用户可以安心的操控。
一汽-大众品质利剑
当说到汽车的品质,人们可能会想到很多东西,包括性能、安全性、人性化配置等等。实际上,它们可以被粗略地分成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性的方面,如加速性能、驾驶辅助系统、自动空调等人性化配置等等;另一个则是狭义的质量,即产品的安全性、耐用性、工艺水平等等。
在当今的汽车产业,前一方面大多是通过采购来实现的,而后一方面才能真正体现出一个汽车企业真正的制造、装配工艺的质量水平。
一汽-大众秉持“创·享 高品质”理念,一直致力于制造高品质汽车。而覆盖三大基地、编制超过2000人的质保部,就是从外保、材料、测量、路试、生产等方面为一汽-大众生产的产品的质量提供“全员全过程”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