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广汽集团完成了对浙江吉奥控股集团股份收购,至此广汽吉奥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
这个收购案只是近期自主汽车品牌的众多收购兼并案例中的一个小缩影,而且不单单局限在汽车品牌,就连相关产业也都随着整体行业格局的变化而发生着革新。如阿里集团与上汽集团的合作、乐视集团参战汽车制造业、甚至平安集团收购汽车之家股权等。
种种迹象都表明了,自主汽车品牌已经从各自为战的独立扩张阶段,开始向强强联手,合理优化产业布局阶段发展。国内市场中中出现大量并购案件也很充分的说明了国产自主品牌正在从积累阶段迈向爆发阶段。原因不难理解,品牌内部扩张是一个很缓慢的积累过程,当内部扩张已经很难满足市场增长需求时,并购就成为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虽然并购会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然而优势却是实实在在的。
像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等等因素自然不用提,提高市场份额恐怕是选择并购方案的企业最为关注的一点。国内汽车行业品牌众多,进口合资品牌经过常年扎根国内市场,有着铁打不动的市场占有率,自主品牌仅通过“埋头苦干”的方式想要撼动这些合资、进口品牌,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此时,并购就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既能实现生产规模及技术水平上的强强联手,又能同时提高市场占有率,这对实现冲击稳定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此外通过并购实现获得跨行业的技术支撑也是国产自主品牌十分关注的一部分。比如乐视收购Atieva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为了获得在汽车制造方面的技术支持乐视战略性收购Atieva,以实现布局汽车制造业的构想,并使其成为与其他品牌合作研发的基础技术资本。
当然,并购的基调是满足品牌快速扩张发展的手段,但并购也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其中风险也不难理解。首先,既然是并购行为,那么并购的不仅仅是正向资产,还包括企业负债,不良资产,隐性风险,其中还涉及承担并购后可能会发生的股价异常波动等等因素。
所以想要完成一次有意义的并购,并不是像逛超市一样,随随便便的选个东西,结账走人那么简单。所以每家公司执行并购方案时都是经过了严密的策划、繁琐的谈判、严谨的协议等等流程。每一次的并购都是为了可以成功的冲击市场而进行的战略布局。
当企业纷纷开始脱离“闭门造车”的独立扩张,而开始选择“强强联手”的联合发展时说明,企业已经开始做好了从量的积累,完成质的飞跃的准备了。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过全球并购狂潮,其中造就了,诸多美国著名企业如通用电气、美国联合航空、美孚集团等等。我相信此次中国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的这次自主品牌并购狂潮亦能创造出一些伟大的企业。毕竟并购对行业还有着优胜略汰的引导作用,在狂潮中能坚持下来的,全是经过市场不断冲击检验过的企业,不论在产业链的稳定性方面还是在抵抗外部资本打击能力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实力。弱肉强食既是生态法则同样也是资本市场的运作法则。市场虽然残酷,但经历淘汰才有可能将市场向前推进。